东坡肉:
这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时发明的一道美食。相传苏轼在一次与友人下棋时,将猪肉放入锅中用微火煨着,结果因下棋太入迷而忘记了锅中炖着的猪肉。等到棋局结束时,他才想起锅中的肉,忙起身去看,只见肉色红润、香气扑鼻,尝一口更是味醇鲜美。
东坡肘子:
虽然以苏轼的名字命名,但其发明者并非苏轼本人,而是他的爱妻王弗。在苏轼被贬四川时,王弗在炖肘子的过程中不慎将肘子炖糊了,为了遮掩糊味,她急中生智,加入各种调料继续烹煮,没想到这一意外的“补救”措施,竟让肘子的味道变得异常鲜美,肥而不腻,酥烂可口。
东坡鱼:
这是一道以鱼为主料的美食,其制作方法多样,但都保留了苏轼烹鱼的精髓。苏轼特别喜欢吃鱼,他吃鱼有自己创造的一种烹鱼方法,一般被人们称为五柳鱼。
东坡豆腐:
这是一道以豆腐为主料的素菜。这道菜与苏轼和佛印和尚的友谊紧密相连。苏轼与佛印是好朋友,有一次苏轼与佛印下棋输了,便亲自下厨给佛印做了这道东坡豆腐。
东坡春鸠脍:
据《东坡集》中记载:“蜀人贵芹芽脍,杂鸠肉为之”。春鸠脍,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,原就是一道客家常菜,称为东坡春鸠脍乃后人所为,因苏轼的加工而产生。
东坡墨鱼:
相传,苏轼在凌云寺读书的时候,常常去凌云岩下洗砚。而江中之鱼食其墨汁,结果皮色浓黑如墨,故而称之为"东坡墨鱼"。这道菜色泽红亮,皮酥肉嫩,甜酸中略带香辣。
东坡饼:
苏轼在黄州期间,经常去黄州的安国寺与那里的和尚喝茶聊天,知道苏轼喜欢吃油酥类的食品,和尚就用寺里泉水做出来的千层油酥饼款待他,苏轼又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良,后来被称为“东坡饼”。
东坡凉粉:
今天很多菜肴也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,东坡肉、东坡鱼、东坡饼、东坡凉粉等等,可以说为中国菜系中多出来了一个门派,东坡派。
东坡冷锅鱼:
彼时,苏东坡赴渝州(今重庆)探访友人王道矩,二人相谈甚欢,遂决定于一艘江船上共赴火锅之约。然而,苏东坡以其敏锐的味觉与独到的饮食哲学,认为传统火锅的吃法过于“燥烈”,难以契合文人雅士追求的清雅之境。于是,他灵机一动,吩咐船上厨子以火锅料为佐,通过爆、炒、熬等多道工序精心烹制鱼片,待鱼熟之后,再连同火锅底料一同装锅上桌。此时,鱼已烹熟而锅尚冷,故而得名“冷锅鱼”。
这些美食不仅美味可口,而且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,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瑰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