楼护:
西汉时期的息乡侯,以口才便给和八面玲珑著称,在长安公卿间吃得开,被称为“五侯鲭”的起源。
张翰:
因“莼鲈之思”而闻名,把老家苏州的莼菜、鲈鱼吃成了一种文人意象。
孔子:
提倡“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”,对食物的形制、烹饪手法、原料来源等都有严苛要求。
孟浩然:
山水田园派诗人,因纵情享受生活而去世,与美食有关的故事广为流传。
苏轼:
以“东坡”命名的菜有60多种,包括东坡肘子和东坡肉,他对美食有着浓厚的兴趣。
张岱:
自称“越中好吃”的人没有超过他,喜欢吃各地的特产,尤其善于吃蟹。
金圣叹:
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,在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美食,留下了“花生米和豆腐干一起吃,有核桃的香味”的食谱。
乾隆:
被称为民间美食故事之王,对鸭子的迷恋到了每餐必备的程度,对豆腐或豆制品也非常钟爱。
袁枚:
清乾隆年间的诗人、诗评家、散文家,也是顶尖的美食家,著有《随园食单》。
刘安:
西汉的淮南王,发明了豆腐,对皖菜有着重要影响。
这些名人不仅对美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追求,而且他们的饮食习惯和喜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饮食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