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坡肉:
由北宋文豪苏东坡所创,以其肥而不腻、入口即化的特点著称。这道菜起源于苏东坡在黄州期间,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,并将经验写入《食猪肉诗》中。后来,这道菜在杭州流行起来,人们称之为“东坡肉”。
宫保鸡丁:
由清朝山东巡抚、四川总督丁宝桢所创,他特别喜好辣味,并在四川总督任上推广了这道菜。丁宝桢去世后,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,追赠“太子太保”,因此这道菜得名“宫保鸡丁”。
万三蹄:
明初朱元璋称帝后到首富沈万三家做客,沈万三以猪蹄膀招待朱元璋。朱元璋故意为难沈万三,沈万三从蹄膀中抽出一根细骨切肉,朱元璋吃后觉得很好吃,于是这道菜得名“万三蹄”。
李鸿章杂烩:
晚清名相李鸿章出访美国时,在一次宴会上,厨师把好几道中国菜都放在一个盘子里端上来,这种“杂烩”的吃法特别受欢迎,美国人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“李鸿章杂烩”。
曹操鸡:
相传曹操南征时路过安徽亳州,当地百姓为他准备了一道用本地走地鸡烹制的美食。现在的曹操鸡选用三黄鸡为主料,加入枸杞、红枣等食材,既美味又养生。
孔府一品锅:
这是孔府的招牌菜,也是山东名菜的代表作。孔府一品锅用料讲究,主要选用牛肉、海参、鸡肉等十八种原料,每样都要精心处理。
软兜长鱼:
又称“软兜鳝鱼”,是淮扬菜中最负盛名的一道菜肴。1949年开国第一宴中的第一道热菜就是这道号称开国第一菜的软兜长鱼。
松鼠鳜鱼:
与双皮刀鱼、清蒸鲥鱼并称江南三味。这道菜要求厨师有精湛的刀工,将鱼贴骨切开,再片鱼,直剞、斜刀,刀切至鱼皮又变菱形刀纹,最终将整条鱼身改刀成108颗蒜瓣籽,形如菊花盛开。
饺子:
与医圣张仲景有关。张仲景在南阳东关支起一口大锅,为贫寒百姓施药,并将羊肉和祛寒药材煮熟剁碎,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,取名“祛寒娇耳汤”。百姓每人两个“娇耳”,吃了之后,浑身温暖,两耳生热。从此以后,过年吃饺子的传统流传了下来。
烧尾宴:
唐中宗景龙年间,大臣韦巨源升任尚书令,在家宴请中宗李显。韦巨源以“神龙烧尾、直上云霄”为由,这桌菜被称为“烧尾宴”。
这些美食不仅味道鲜美,还和历史名人有着密切的联系,反映了他们的饮食喜好和文化背景。